我是因为想了解通货膨胀的前因后果,才找到了马克·莫比乌斯(Mark Mobius)写的《历史神话谎言:通货膨胀的真相》。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待我看完之后,我就可以这样理解通货膨胀:A发生以后,就发生了B,B发生了以后,就发生了C,因为C对B以及D、E、F的影响,就最终导致了XYZ。如果我们这样、这样做,就可以解决那样、那样的问题。
但我看来看去只看到了各个国家的印钞、金融危机、货币更迭的历史事件以及经济学家、政客、作家、记者对通货膨胀的五花八门的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用于判断通货膨胀的关于金融、市场以及生产力的统计数据很不准确也很难准确。再加上科技日新月异,新产品产生、新技术使产品性能提高、成本下降、想要通过比较一段时间以内的统计数据来判断价格和价值的真实走向也很难。
社会发展为我们打造了一个通货紧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长足改善。通货紧缩不是经济放缓的标志,而是标志着创新、自动化和生产改进到达了空前水平。*
我读最后几章的感受就是,作者在用充满关怀的声音地对我们说:“忘了通货膨胀这回事儿吧,反正没人能说得清。了解一下通货紧缩吧?也许它能降低你的焦虑并提升你的幸福感呢?”
不得不提的是,我是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才注意到了它的英文标题——《The Inflation Myth and the Wonderful World of Deflation》 ,翻译过来是:《通货膨胀的神话与奇妙的通货紧缩世界》。原来作者在标题里已经表明了这是一本关于通胀与通缩的书(虽然通胀占了较大的篇幅)。中文版的编辑把该书的标题改为《历史神话谎言:通货膨胀的真相》,大概是觉得觉得如果把“通胀”和“通缩”放在一起,会让人感到迷惑,去掉“通缩”只留下“通货膨胀”更能吸引顾客下单吧——不知道这种译法有没有得到马克·莫比乌斯(Mark Mobius)的同意。
在从威斯巴登到斯图加特的火车上,我连看书带打盹历时两个小时左右就看完了这本书——可以如此快看完,是因为该书举例多于推理,而且大多数例子都可以一目十行地看完。倒是书的开篇有一个关于英格兰银行的小故事十分有趣:
与此同时,在翻新的过程中,修复后的花园被种上了桑树。选择种植这种树的原因有二。首先,因为英格兰银行的金库(内有大约40万根金条)位于其正下方,出于实际考虑,桑树的根是水平生长的,而不是直接插入地下的,这种根茎就显得非常合适。其次,也是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因是,桑树在货币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在公元七世纪的中国,桑树的树皮便被用来制作最早的纸币。俗话说,钱不是长在树上的,但在早期的中国,钱确实来自桑树。而在这样的纸币面世以后,通货膨胀也接踵而至了。
---------------------------------------------------
* 这个理论和我多年前在克里斯·安德森所著的《免费 : 商业的未来》里读到的因为科技发展,商品价格趋向于零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用几十年前购买32mb优盘的钱,现在能买到16gb的优盘)。